1.2(a) 质量政策与公司使命(愿景,策略)是否相互支持?
1.3(b) 质量政策有承诺符合要求和持续改善质量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吗?
1.4(c) 质量政策有提供一个框架去建立和检讨质量目标吗?
1.5(d) 质量政策有在整个组织内沟通和理解吗?
1.6(e) 质量政策有被检讨以确保其持续适合吗?
1.7公司各部门有建立数量化和可量测的质量目标(包括符合产品的要求的指针)吗?
1.8质量目标是否涵盖集团质量政策?
1.9质量管理系统文件有包括质量手册吗?
1.10质量手册有定义质量管理系统的范围,包括不适用范围的描述吗?1.11质量手册含有描述质量管理系统各环节之间的互动关系吗?
1.12供货商是否对所有管理,执行和验证影响产品,物料或服务工作的人员已经定义了他们的责任,权利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工作程序,组织结构,质量手册).
1.13供货商对公司内产品和制程作验证的活动,例如检验,测试,侦查和检讨等已提供了足够的资源吗?
1.14供货商已指定了管理者代表并赋予其权责确保质量管理系统的执行和维护吗?
1.15管理者代表已用记录/报告的形式跟踪和驱动质量管理系统绩效的改善了吗?
1.16改善的有效性已经过确认了吗(要求有记录/证据})?
1.17供货商在适当的间隔期限有对质量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进行管理评审吗(如:质量系统符合客户要求)? 管理评审有对下列输入项进行确认了吗
1.18(a) 质量目标的达成
1.19(b) 稽核的结果
1.20(c) 客户反馈
1.21(d) 制程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
1.22(e) 预防和改善行动的状况
1.23(f) 以前管理评审的跟进行动
1.24(g) 影响质量管理系统的变更,和
1.25(h) 改善的建议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1.26(a) 质量管理系统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善1.27(b) 与客户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1.28(c) 资源需求
1.29来自管理评审的措施项的执行被跟踪了吗?
1.30管理评审的记录有维护吗?
1.31供货商有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评审吗?
1.32内部评审有确认符合策划的安排,ISO标准和质量管理系统吗?
1.33内部评审有决定是否质量管理系统被有效的执行和维护吗?(例如:符合客户要求?)
1.34内部评审是按照各项活动的重要性和状态及以前的的审核结果来策划吗?
1.35有定义内审标准,范围,频次和方法吗?
1.36内审员的选择和内审的进行有确保内审过程的客观和公正吗?(如:审核员不允许审核本部门工作内容.)
1.37有程序文件化内审的策划和进行的责任和要求及内审结果报告和记录维护吗?
1.38跟进活动有包括已采取措施的确认和确认结果的报告吗?
1.39内审结果有从系统面来分析改善吗?
1.40有系统识别了从事影响产品质量活动的各类人员的培训要求了吗?
1.41有系统决定人员能力是否胜任工作吗?
1.42有系统决定不胜任的人员和需要重新决定能力是否胜任的人员吗?
1.43是否保持了准确的培训记录?
1.44供货商有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1.45上述分析有评估在哪些方面可以对质量系统的有效性作持续改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