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22000认证特点如下:
一、食品安全管理范围延伸至整个食品链,对于生产、制造、处理或供应商的所有组织,食品安全的要求是首要的。这些组织要认识到,对表明身份并充分证实其识别和控制食品安全危害能力的要求日益增加,并认识到影响食品安全的诸多因素。
二、管理领域先进理念与HACCP原理的有效融合过程方式、系统管理及持续改进是现代管理领域先进理念的核心内容。任何将所接受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都可以视为过程。组织为了能有效地运作,必须识别并管理许多相互关联的过程。一个过程的输出会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三、强调交互式沟通的重要性ISO22000(DIS)标准在“引言”中指出,相互沟通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在食品链中沟通是必需的,以确保在食品链各环节中的所有相关食品危害都得到识别和充分控制。这表明组织沟通的需要,包括在食品链中与其上游和下游组织的沟通。
为实现组织将所有适用的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规和规章的要求融入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这个标准在以下几个方面规定了管理要求:
1、在“范围”内指出,导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可包括需要展示其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能力,以持续提供安全的最终产品,满足签约客户和适用的、规定的食品安全要求;证实与食品安全使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一致性。
2、在“食品安全方针”中规定,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食品安全方针符合与客户商定的食品安全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3、在内部和外部沟通方面,包含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这个标准明确要求,记录来自顾客及主管部门的所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要求,保持获取外部要求和内部交流的动态更新,并输入到管理评审。这就要求组织必须建立外部沟通的渠道和内部沟通的方式,定期进行交互式沟通。
4、当选择和设计前提方案时,组织应考虑、利用与已有设计预先方案适宜的信息(如法规、客户要求、指南、法典原理和规范标准、国家或行业标准)。目前,我国发布的各行业及出口卫生规范属于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的范畴,都属于法规要求,必须纳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5、产品特性的描述。对原料、辅料和产品接触材料的产品描述,包括化学、生物和物理特性,配方辅料的组成(含添加剂和加工助剂),产地,生产方法,交付方式(含包装和贮存条件),使用或加工前的处理和(或)准备,涉及食品安全的接受准则或与其预期用途相应的采购原料和辅料的规范。对最终产品的特性描述,包括产品名称或类似的标识,组成,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化学、生物和物理特性,预期的保质期和贮存条件,预期用途,包装,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标识,搬运、准备和使用说明书,分销方式。组织应识别与产品特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食品安全要求、将其作为产品描述的输入,将产品描述、预期用途和流程图作为危害分析的输入。
6、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危害识别的输入之一。针对每个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对最终产品食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均应尽可能予以确定。确定的水平应考虑现有法律法规的要求、顾客对食品的安全要求、产品的预期用途。
7、组织为确保识别产品批次及其与原料批次、加工和分销记录的关系所建立的追溯性系统,应符合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别是与产品标签有关的要求。
8.对照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有关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法律法规要求是定期校准或检定的输入。
9.内外部沟通包括对适用法律法规的沟通,应将其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组织的食品安全小组应定期评价和评定顾客反馈,包括食品安全的抱怨、内审的结果、验证活动分析的结果,从而为体系的动态更新提供输入。验证结果的评价可基于对最终产品样品的测试,因此样品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法律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