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5日,欧盟理事会宣布,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获得通过,在过渡期(2023年10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后,2026年欧盟将正式开征“碳关税”。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中国对外出口制造业产品大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能耗高,增加值低,收到碳关税的影响较大。未来有很大可能,欧盟会进一步拓宽碳关税覆盖行业,对中国产业的影响更难以预测。所以,中国企业有必要加速低碳能源和产业转型,为未来可能的碳关税壁垒做好准备。
欧盟碳关税将于2026日正式开征,钢铁产品被列入首批征收碳关税的产品名单。企业集团希望通过温室气体盘查数据平台的建立和推进,采取低碳、减碳和产业转型措施,积极应对将要面临的碳关税,以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与中信特钢进行的沟通和访谈。
欧盟实施CBAM的重要原因
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中走在前列。《欧洲绿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制定了明确的线路图,助力欧盟实现宏伟的气候目标,即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55%;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2021年7月,欧洲委员会公布“减碳55%”(Fit for 55)气候政策提案,旨在推动实现欧盟气候目标,进一步确立了欧盟在全球气候行动中的领导地位。此后,经过与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等联合立法者协商,欧洲委员会 逐步完善了相关政策,且许多政策已写入欧盟法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Adjustment Mechanism,CBAM)规划正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