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N验厂,全称为供应商合规审核网络验厂,是一套聚焦供应链安全管理的审核体系。其核心目的是通过标准化的评估流程,帮助企业识别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包括物理安全、流程漏洞、人员管理缺陷等,从而推动供应链各环节建立更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通过统一的审核标准,为采购方、供应商搭建了安全管理的共识框架,成为许多行业(尤其是零售、制造业)进入国际供应链的重要门槛。
SCAN验厂现场审核内容
现场审核是SCAN验厂的核心环节,审核员会通过实地观察、文档核查、人员访谈等方式,全面评估企业的安全管理实践。其重点覆盖以下几个维度:
1. 物理安全防护
物理安全是现场审核的基础,旨在评估企业对生产经营场所的实体防护能力,具体包括:
- 厂区与建筑安全:审核员会检查厂区围墙、围栏的完整性,是否有破损或易于攀爬的隐患;建筑物的门窗是否安装防盗装置,屋顶、地下室等隐蔽区域是否有防护措施;生产车间、仓库等关键区域的入口是否设置专人值守或智能门禁系统。
- 监控与巡逻机制:检查监控设备的覆盖范围,是否涵盖厂区出入口、仓库、装卸货区等关键点位;监控录像的存储时长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专人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夜间及非工作时段是否有巡逻制度,巡逻记录是否完整可追溯。
- 货物存储安全:仓库内货物的堆放是否规范,是否设置隔离区域区分不同状态的货物(如待检、已检、待发);高价值或敏感货物是否有单独的存储区域,是否采取加锁、加装护栏等额外防护措施;仓库的门窗、通风口是否有防鼠、防虫等防护装置,避免货物被污染或损坏。
2. 人员与访问管理
人员流动是供应链安全的重要风险点,现场审核会重点关注企业对内部员工及外部人员的管理流程:
- 员工准入与背景审查:审核员会核查企业是否对新入职员工(尤其是涉及货物管理、安保岗位的人员)进行背景审查,包括身份核实、过往工作经历确认等;员工是否佩戴统一的身份标识,标识是否包含照片、姓名、岗位等关键信息;离职员工的身份标识是否及时回收,权限是否同步注销。
- 外部人员访问控制:检查外来访客(如客户、供应商、维修人员)的登记流程,是否要求提供有效证件、说明访问目的并获得内部人员陪同;访客是否佩戴临时标识,活动范围是否被限定在指定区域;装卸货司机等与货物直接接触的外部人员,是否需要提交车辆信息、驾驶证等材料并经过检查方可进入厂区。
3. 货物与流程安全
货物从接收、生产到发运的全流程管理,是SCAN验厂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 货物接收与核查:检查企业是否对来料进行严格核对,包括核对供应商信息、货物数量、包装完整性等;是否记录来料的接收时间、经办人,若发现异常(如包装破损、信息不符)是否有明确的处理流程并记录。
- 生产与流转管控:审核生产环节的记录是否完整,包括生产批次、经手人、时间等信息,确保货物可追溯;半成品、成品在车间内的流转是否有标识,是否有专人负责交接记录;是否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货物质量或安全问题。
- 货物发运与装载检查:检查装货前是否对运输车辆进行检查,包括车辆是否有异常标记、车厢是否清洁、是否有违禁物品等;装货过程是否有专人监督,是否核对订单信息、货物数量与运输单据的一致性;封条的使用是否规范,封条编号是否记录在案,是否与运输单据同步存档。
4. 应急与危机管理
供应链安全离不开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现场审核会评估企业的应急准备情况:
- 应急预案与演练:核查企业是否制定针对火灾、盗窃、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预案是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应急响应流程、联系方式等;是否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演练记录是否包含时间、参与人员、过程描述、改进措施等内容。
- 消防与急救设施:检查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烟感报警器)的配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在有效期内并定期维护;急救箱内的物品是否齐全,是否有专人负责补充和检查;员工是否知晓消防设施的位置及使用方法,是否了解紧急疏散路线。
为确保顺利通过SCAN验厂,企业需在审核前、审核中、审核后做好充分准备,重点关注以下事项:
1. 提前自查,弥补漏洞
审核前应组织内部团队对照SCAN标准进行全面自查,逐一核对物理安全、人员管理、流程管控等环节是否存在隐患。例如,检查监控设备是否有死角,仓库货物堆放是否符合规范,员工背景审查记录是否完整等。对发现的问题(如监控录像存储不足、巡逻记录缺失),需制定整改计划并在审核前完成,避免因明显缺陷影响审核结果。
2. 规范文档,确保可追溯
SCAN验厂高度重视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企业需提前整理好各类文档,包括员工背景审查记录、访客登记册、监控设备维护记录、货物收发单据、应急预案、演练记录等。文档应分类归档,标注清晰的日期和责任人,确保审核员可快速查阅。同时,需注意文档的一致性,避免出现记录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如巡逻记录显示每日巡逻,但监控录像未拍到巡逻人员)。
3. 培训员工,统一认知
员工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现场审核结果,企业需在审核前对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培训内容包括SCAN验厂的基本要求、本岗位的安全职责、常见问题的回答要点等。例如,安保人员需熟悉访客登记流程,仓库管理员需清楚货物核查标准,一线员工需了解应急疏散路线。培训时应强调如实回答问题,避免猜测或提供错误信息,若遇到不确定的问题,可引导审核员向负责人咨询。
4. 维护现场,保持规范
审核当天的现场环境需保持整洁有序,避免出现货物随意堆放、通道堵塞、设备杂乱等情况。仓库内的货物标识应清晰,消防通道、应急出口不得被占用,监控设备、消防设施需确保正常运行。同时,提醒员工在审核期间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不围观、不随意议论审核过程,配合审核员的合理要求(如带领参观、提供资料)。
5. 积极沟通,正视问题
审核过程中,若审核员指出问题或提出疑问,企业应保持积极态度,如实说明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据,避免隐瞒或辩解。对于确实存在的问题,可主动说明已有的整改计划和时间节点,展现企业对供应链安全的重视。审核结束后,需及时根据审核员提出的整改意见制定详细的改进方案,跟踪落实并记录,为后续可能的复查做好准备。
总之,SCAN验厂的核心是通过系统化的现场审核,推动企业建立全链条的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企业需充分理解审核重点,从物理安全、人员管理、流程管控等方面做好准备,同时注重细节管理和员工配合,才能更顺利地通过审核,为进入国际供应链奠定坚实基础。